火狐体育应用下载 ● 吹塑机设备制造商
全国咨询热线:15836757777

车载光学前景广阔车载镜头量价齐升趋势凸显

火狐体育应用下载产品

  【Camera要闻】思特威推超高帧率CMOS;瑞萨电子推出新品;LG Innotek投资亚洲光学;欧菲光扭亏为盈;研鼎和丘钛合作

  【LiDAR头条】法雷奥欲削减成本扩大激光雷达市场;传大疆车载收到投资意向;哪吒与禾赛合作升级;长光华芯高功率半导体单管芯片突破

  【LiDAR头条】韩国SPAD取得突破;又一家激光雷达公司上市;Mobileye宣布新合作;万集在研192线激光雷达处于样品阶段

  【智驾头条】完全无人驾驶倒计时!特斯拉FSD v12在海外推送​;苹果汽车去年路测里程增至72万公里; 广汽埃安力争明年推L4级

  【Radar头条】理工睿行90⁺GHz超距毫米波雷达发布;dSPACE与思博伦合作;复睿智行自获行业头部车厂定点;加特兰展示芯片

  报名赢【养生壶、鼠标】等|STM32 Summit全球在线大会邀您一起解读STM32方案

  MPS电机研究院 让电机更听话的秘密! 第一站:电机应用知识大考!第三期考题上线,跟帖赢好礼~

  有奖直播 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ST60毫米波非接触连接器,赋予你独特的产品设计,重拾市场话语权

  一周新品推荐:ADI小型化数字式可调滤波器和Molex系列Wi-Fi和蓝牙外置天线

  蔚来于 2021 年发布的 L4 级车型 ET7 已搭载 12 个摄像头,包括 4 个前视摄像头、4 个环视摄像头、3 个后视摄像头及 1 个驾驶员监测镜头。据预测,2024 年全球 L1-L5 级无人驾驶汽车出货量将达到约 5,425 万辆,随着 ADAS 加速渗透及无人驾驶级别提升,根据 Yole 数据,2020 年全世界汽车平均搭载摄像头数量约为 2.3 颗,2025 年预计将达到3.5 颗。

  如需获取PDF文档,点击关注上方蓝字“智车行家”后回复“车载光学1“领取

  汽车智能化渐入爆发期,ADAS 渗透率加速提升。数字化潮流的驱动下,汽车正由原本机械化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各个生态相互连通的移动终端,汽车智能化进入爆发期。

  自动驾驶技术处于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技术端。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大多数都用在无人驾驶技术等级 L1 和 L2,其利用车载传感器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感应与信息采集,结合导航仪地图数据来进行运算与分析,对有几率发生的危险起到预警作用。

  据汽车之家统计数据,上市新车 ADAS 配置搭载率于 2017 年后快速攀升至10%以上,其中 360 度全息影像、自动紧急刹车(前向碰撞预警)搭载率高达 25%以上。

  新造车势力与传统车企共同发力,打开 ADAS 长期增长空间。新能源汽车电气化程度以及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经过控制电流的大小精确控制电机转速,相比传统汽车内燃机可控性较高,与智能驾驶系统天然适配。

  根据盖世汽车数据,1H21A 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度增长 225.1%至 100.3 万辆,主要新能源造车势力如特斯拉、蔚来、小鹏新发布产品均搭载 L2 或以上级别辅助驾驶系统。传统造车厂商亦跟进新造车厂商步伐,宝马、奔驰等厂商于 2016 年后推出 L2 级别的无人驾驶车型,有望逐步提升 ADAS 渗透率。

  汽车感知元件为无人驾驶之眼,车载摄像头性价比较高。ADAS 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感知层通过多种传感器采集车身和行车环境信息,传导至决策层车载处理器对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依据算法识别物体,最后传导至司机或车载控制系统。

  汽车感知元件为感知层的基石,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实现高度依赖于感知层对信息采集的灵敏度。目前车载感知元件最重要的包含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等,其中车载摄像头凭借其高性价比特点成为汽车感知元件重要组成。

  ADAS 利用多镜头融合实现功能需求,单车搭载镜头种类及数量同步升级。目前 ADAS 功能需求实现主要是通过不同数量前视、环视、后视、侧视及内视摄像头融合。

  从目前主要新能源及传统车企智能驾驶车型摄像头分布及数量来看,L1 级无人驾驶主要搭载 1 个单目或多目前视摄像头;L2 级主要搭载 1 个多目前视摄像头及 4 个环视/侧视摄像头;L3-L4 级别无人驾驶摄像头数量攀升至约 13 个以上;L5 级别对激光雷达依赖程度增加,车载摄像头数量或将下降至 9 个左右。

  蔚来于 2021 年发布的 L4 级车型 ET7 已搭载 12 个摄像头,包括 4 个前视摄像头、4 个环视摄像头、3 个后视摄像头及 1 个驾驶员监测镜头。根据 IDC 预测,2024 年全球 L1-L5 级无人驾驶汽车出货量将达到约 5,425 万辆,2020-2024 年 CAGR 达 18.3%。

  随着 L1 和 L2 级别汽车销售量逐步增加以及高级别无人驾驶 L3-L5 汽车逐渐步入商业化,车载摄像头需求量有望大幅度的提高。根据 Yole 数据,2020 年全世界汽车平均搭载摄像头数量预计约为 2.3 颗,2025 年预计将达到 3.5 颗。

  芯片算力升级助推镜头规格提升。随着无人驾驶级别提升带动车载镜头数量攀升,感知层数据量爆发性增长,芯片厂商无人驾驶平台和算力升级为数据量处理提供助力。

  以英伟达无人驾驶平台为例,2021 年发布的全新无人驾驶芯片 Atlan 算力或将较上一代 Orin大幅度的提高超过500TOPS。受益于芯片算力升级提速,车载镜头有望突破算力方面的瓶颈,通过提升像素、改善镜片材质以及非球面镜片等方面使镜头感知性能逐步增强。

  车载镜头量价齐升趋势凸显,市场空间广阔。受益于无人驾驶升级以及车载镜头性能优化,单辆汽车搭载摄像头数量以及价值量快速提升。根据旭日大数据,2020 年全球车载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 28%至 3.2 亿颗,2021 年有望超过 4 亿颗;根据 Industry Growth Analysis 估算,2020-2026 年全球车载镜头收入规模将以 15.0%的 CAGR 由 12.1 亿美元增长至 27.9 亿美元。

  图像传感器占据车载摄像头主要成本,光学镜头组与模组封装成本比例相当。光学镜头组、图像传感器与其他零部件位于汽车产业链中游。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图像传感器以 50%的份额占据车载摄像头成本主要部分。

  相比手机摄像头,车载摄像头对信息捕捉准确性要求较严格,技术方面的要求衡量标准在于安全性、恶劣环境下稳定性以及生命周期长短。车载摄像头模组封装对光轴准确性、气密性、兼容性、稳定性要求更高,与光学镜头均占总成本 25%,仅次于图像传感器。

  国内厂商舜宇光学占据龙头,二线厂商以日系为主。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 年国内厂商舜宇光学车载镜头出货量以 5,617 万颗位居行业第一,出货量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二线厂商以日系为主,麦克赛尔(日本)、电产三协(日本)、富士胶片(日本)、世高光(韩国)位列二至五位。在规格及壁垒较高的感知类镜头领域,舜宇光学市占率高达 51%。

  车载镜头拥有较高行业壁垒,头部厂商具有先发优势。车载镜头具有较高安全等级及工艺性能要求。镜头厂商于发展初期需要投入较高资金进行产能建设与产品研制,量产爬坡过程中要一直进行工艺改进,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以适应下游镜头规格升级需求。头部厂商通过早期资产金额的投入进行产品布局率先进入龙头车企产业链,于产品技术、客户资源、产能布局及收入规模方面构筑强竞争壁垒。

  随着无人驾驶级别提升对车载镜头成像清晰度以及准确度要求更为严苛,车载镜头于像素、镜片材质及非球面镜方面的改良并行推进。

  目前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舜宇光学已实现 8MP 前视、侧视和后视镜头量产;富士胶片 8MP 车载镜头处于评测阶段。车载镜头需要在高低温、湿热、强微光和振动等复杂条件下保持稳定工作状态,车载前视镜头多采用具有强耐热性及高耐用度的玻璃材质。

  由于玻璃材质成本偏高,头部厂商如舜宇光学科技通过攻克含塑料镜头温度稳定性的技术难关,已完成 2MP 前视玻塑混合镜头以及 5MP 玻塑混合舱内监测镜头的研发;富士胶片环视镜头产品已采用玻塑混合方案。

  非球面镜片通过改变镜片曲率消除成像畸变得到普遍应用。目前一线厂商均已完成非球面玻璃透镜产品布局,其中舜宇光学已完成8MP 全玻璃非球面镜头研发。

  2) 规模壁垒:龙头厂商产能规模及利用率优势稳固。车载镜头一线厂商主要生产基地位于中国内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电产三协产能分布较为分散。舜宇光学产能规模及产能利用率优势稳固,2020 年产能约为 6KK/月,预计 2021 年将扩产至 8KK/月,产能规模领先其他主流厂商。欧菲光 2018 年通过收购富士胶片(天津)获得车载镜头相关专利及产能,产能规模约 5KK/月,产能利用率远低于舜宇光学(约 78%)。

  3) 客户壁垒:车载产品认证周期较长,客户结构稳定。车载镜头对安全性、稳定性及耐用性要求比较高,下游汽车厂商要比较长时间周期对上游供应商进行审核和认证。认证过程需要经过合规审核、样品认证、现场审核、小批量认证、批量生产阶段,认证程序复杂,认证周期通常为 2-3 年。因此,汽车厂商倾向和原有合格供应商保持合作关系。

  在产能、产品质量满足要求情况下,车载镜头厂商客户结构较稳定。目前主要车载镜头厂商客户以一级供应商(Tier 1)(博世、法雷奥、大陆集团等)及 ADAS 算法方案商(英伟达、Mobileye)为主,头部厂商舜宇光学计算机显示终端涵盖绝大多数传统车企及国内新能源车企,麦克赛尔及富士胶片计算机显示终端最重要的包含上汽集团、通用等传统车企。

  头部厂商盈利能力领跑,市场地位稳固。舜宇光学凭借产品规格及销量规模优势,2020年车载镜头收入为 22.8 亿人民币,其他主流厂商如麦克赛尔、富士胶片相关板块收入由于包含其他工业及电子科技类产品,收入水平略高于舜宇光学。

  架构控制集中化趋势将镜头与计算功能剥离,镜头价格降低助力渗透率提升。随着汽车电子系统发展,单车搭载电子控制器(ECU)个数迅速增加,汽车电子电器架构集中化与融合化发展的新趋势日益明确。以车载摄像头为例,模块化下每个摄像头拥有独立 ECU,单个摄像头基于 CMOS 图像传感器实现图像采集功能和 ISP 处理器实现视觉处理功能;集成化下摄像头 ECU 剥离视觉处理功能予中央处理器,有利于降低摄像头 ECU 成本。

  特斯拉于 2016 年发布的 HW2.0 驾驶辅助方案中前视摄像头模组减少了处理器模块,图像处理功能由特斯拉自主研发的 Autopilot 控制器完成。架构控制集中化有望提升硬件使用效率,降低模块化下 ECU 算力冗余,单颗摄像头价格或将降低,推动摄像头普及率提升。

  汽车智能化趋势增强,摄像头模组市场空间充盈。随着汽车智能化推动单车车载摄像头数量提升,根据 TSR 数据,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出货量将由 2018 年的 1.09 亿颗增长至2021 年的 1.43 亿颗,2019-2021 年 CAGR 为 6.9%。

  由于 ADAS 渗透率稳步提升,拥有高价值量的感应类前视、环视及内视摄像头普及率有望迅速增加。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5 年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收入规模预计将由 2020 年的 129 亿美元以 15.8%的CAGR 增长至 270 亿美元,市场空间充盈。

  市场竞争格局分散,一级供应商处于主导地位。车载摄像头模组对于热稳定性、热冲击性、防水能力、抗震能力要求比较高,模组封装工艺较复杂,Tier 1 厂商通过早期封装技术积累具备先发优势。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0 年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主要由国外 Tier 1 厂商主导。前五大厂商麦格纳、松下、法雷奥、博世及采埃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11%、 9%、7%、6%及 6%,CR5 为 39%,低于车载镜头市场 16 个百分点,市场格局较为分散。

  一级供应商角色软化,专业摄像头厂商入局机会凸显。早期车载摄像头基本的产品为用于泊车辅助的成像类后视摄像头,像素及小型化要求较低,Tier 1 厂商主要是采用较低端的BGA 封装技术。随着无人驾驶级别提升对感应类、高像素及小型化车载摄像头需求增强,模组封装工艺复杂程度明显提升,逐步倾向采用手机摄像头模组封装类似的 COB 封装技术。

  由于新建封装技术产线需要较高成本投入且软件业务利润率较高,Tier 1 逐步将车载摄像头模组业务下放至拥有新式封装技术能力的舜宇光学科技、丘钛科技等专业摄像头模组厂商。舜宇光学、欧菲光、丘钛科技等国内摄像头模组厂商企业已积极布局车载摄像头模组业务。根据头豹研究研究数据,2020 年我国车载摄像头模组出货量达到4,400 万个。随着汽车智能化推动无人驾驶级别提升,专业摄像头厂商有望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前视模组产品性能处于领先。车载摄像头逐步由传统倒车成像、前置行车记录仪延伸至车道识别、行人识别、信号灯识别应用领域,其中多项功能需要搭载多个前视摄像头实现。因此,目前主要厂商以推进前视摄像头模组研发为主。其中大陆集团已具备量产 8MP和 125°广角模组能力,舜宇光学 8MP 前视模组已实现量产。

  其他厂商前视模组产品为2MP 以下。除前视模组外,环视及内视模组为研发重点,舜宇光学、法雷奥、大陆集团已实现环视模组量产,其中法雷奥和麦格纳均推出 3D 环视系统提供车身 360°视野。

  一线供应商与算法方案商合作紧密。车载摄像头作为 ADAS 核心感知元件,为视觉算法提供尽可能多环境信息。摄像头性能及成像效果优劣影响视觉算法在图像预处理及特征提取方面的提升。因此,龙头算法方案商英伟达及 Mobileye 通常与一线车载摄像头模组厂商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基于感知层到控制层共同开发无人驾驶系统。

  Tier 1 厂商大陆集团较早与英伟达及 Mobileye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多功能摄像头及共同开发 AI 无人驾驶系统;麦格纳 2020 年为全球首家基于 Mobileye EyeQ5 将前置摄像头及相关软件包含在单个模组中的厂商。目前镜头厂商舜宇光学已完成英伟达系列8MP 镜头研发及为Mobileye供应无人驾驶镜头,有望进一步切入车载摄像头模组产业链。

  光学镜头处于产业链中游,成本占比仅次于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处于手机摄像头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上游主要为光学镜头原材料以及传感器芯片晶圆制造。中游主要由光学镜头、音圈马达、红外截止滤光片以及图像传感器等零组件构成,下游为光学镜头应用领域。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从成本占比来看,图像传感器占比最高(45%),其次为光学镜头(20%)、音圈马达(9%)和红外截止滤光片(6%),模组封装环节及其他元件成本占比约为25%。光学镜头技术壁垒较高,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毛利率处于产业链高位达到约 60%。

  镜头产业高技术壁垒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手机镜头具有较高的技术和工艺壁垒,包括专利技术、生产的基本工艺、模具制作以及客户定制化需求等方面。高技术壁垒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大多数表现为头部厂商利用先发优势进入主流手机品牌供应链,后期手机摄像头规格升级倒逼头部厂商进行技术革新。

  技术创新差距的拉大挤压中小厂商生存空间。依照我们估算,2020 年头部厂商舜宇光学和大立光以出货量口径统计市场占有率分别约为29.4%以及 27.3%,合计市场占有率较 2017 年提升 6.0 个百分点。

  设备仪器由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制造设备高投入逐渐增强行业马太效应。随着镜头规格升级,量产难度相应提升,高度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精密检验测试仪器成为行业门槛之一。

  生产设备仪器最重要的包含注塑机、镜片切割机、镀膜机、镜头自动组立线等。目前主要由日本和德国等厂商主导,舜宇光学和大立光主要生产设备均采购自日本和台湾厂商;国产设备已覆盖生产线所有的环节,但质量和精度方面与海外设备差距较大。同时,由于设备价格较高昂,以一条完整手机塑料镜头生产线设备配置来看,生产设备成本高达 600万元人民币,生产设备重资本投入逐步提升行业门槛。

  手机高端镜头由龙头镜头厂商主导,中小厂商进入龙头手机产业链难度巨大。头部镜头厂商通过早期的研发技术、专利储备和产品推进,率先进入龙头手机产业链,有着非常明显先发优势。头部镜头厂商与主流手机生产厂商亦逐渐形成技术共同研发导向,成为技术风向标和创新领导者,两者相互粘性日益增强。

  头部镜头厂商凭借技术及制造优势具有较高话语权,进一步推高高端镜头准入门槛。目前头部镜头厂商如大立光、玉晶光、舜宇光学以及韩国厂商世高光、Kolen 的客户结构逐渐稳定,大立光和玉晶光为苹果主供应商,同时供应部分安卓手机高端镜头;舜宇光学为三星、华为、小米等主供应商,已于 2021年进入苹果手机产业链。头部镜头厂商与下游整机厂紧密联系将挤压中小厂商生存空间,行业上下游结构将保持长期稳定状态。

  高像素、多镜片及材质为主流推进趋势,头部厂商技术积淀深厚。头部镜头厂商通过与下游手机品牌紧密合作,率先预判技术演进趋势,积极地推进有关技术储备,最重要的包含高像素、多镜片、玻塑混合材质以及多元创新产品(潜望式长焦镜头、3D 感测镜头、液态镜头)。

  1) 高像素+多镜片:大立光与舜宇光学齐头并进。像素作为手机镜头性能较广泛对比参数,较早成为镜头厂商技术推进方向,大立光于 2019 年实现 108MP 镜头量产并供货予小米 11 系列手机;舜宇光学于 2020 年实现 100MP 镜头量产出货;欧菲光亦于 2020 年实现小批量生产一亿像素镜头。多镜片方面,目前头部厂商均实现 7P 镜头量产,其中大立光与舜宇光学均分别完成 8P 镜头量产及研发,具有多镜片优势。

  2) 镜头材质:玻塑混合镜头突破多镜片轻薄化瓶颈,国内厂商技术领先。随只能手机对高成像清晰度需求提升,塑料镜头在成像清晰度、失真率等光学性能方面遇到瓶颈。玻塑混合镜头结合玻璃镜头和塑料镜头的优点,大大降低镜头厚度以及失真率,已在监控安防、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大范围的应用。华为于 2019年发布的荣耀 20Pro 中,主摄镜头率先采用 6P1G 玻塑混合镜头。

  目前主要镜头厂商中舜宇光学于 2017 年实现全球首款玻塑混合镜头量产并于 2021 年完成大像面 GM+P 主摄镜头研发;瑞声科技凭借晶圆级非球面玻璃技术(WLG)于 2019年完成 48MP/64MP/108MP 开发认证并于 2021 年实现出货;大立光仍以生产塑料镜头为主。玻塑混合镜头技术革新仍处于初期起步阶段,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成本效率有待进一步优化。

  3) 头部厂商技术积淀深厚,潜望式镜头为重点研发方向。通过与手机生产厂商紧密合作,头部厂商紧密布局潜望式长焦镜头、自由曲面镜头、3D 感测镜头及液态镜头等新型技术及产品。其中潜望式镜头凭借加入棱镜使入射光线于横向空间多次反射,实现高倍数光学变焦并降低模组厚度,成为旗舰机型标配以及多数厂商重点研发方向。

  目前舜宇光学、大立光和欧菲光均已实现潜望式镜头量产并供货予三星、小米等整机厂。大立光于自由曲面镜头方面保持领先,双自由曲面镜头于 2021 年已完成送样,有望攻破超广角成像畸变难点。

  封装技术差异为摄像头模组厂商构筑竞争壁垒。手机摄像头模组封装技术目前主要为COB 及 FC,舜宇光学通过自主研发升级 COB 至 MOB/MOC 封装技术。COB 技术具有摄像头模组厚度较 CSP 低,较 FC 制成本低的特点,主要为华为、小米、OPPO 等安卓手机生产厂商采用;

  FC 技术较 COB 技术逐步降低模组厚度,设备成本比较高,主要为苹果采用。由于手机摄像头模组与下游手机生产厂商保持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手机生产厂商对于封装技术的把握为摄像头模组厂商构筑产业链强竞争壁垒,LG Innotek 凭借 FC 技术一直处在苹果摄像头模组主供应商地位。

  国内厂商通过自主研发封装技术突破模组厚度瓶颈。随着多摄渗透率提升以及镜头材质、片数等元件数量上升,模组封装环节对集成度的要求日渐增长,保持模组高良率同时降低模组厚度成为封装环节主要技术攻关难点。

  目前模组厚度较低的 FC 封装技术主要由国外厂商 LG Innotek 及夏普掌握;国内厂商欧菲光于 2016 年通过收购索尼华南厂获得FC 技术产能成为苹果供应商之一,2021 年与苹果终止合作伙伴关系,有关技术资产已出售予闻泰科技;其余国内厂商如丘钛科技主要掌握 COB 技术,舜宇光学自主研发的 MOC第三代可将模组高度降低超过 0.37mm,有望率先实现最薄摄像头模组的量产,进一步突破模组厚度瓶颈,引领封装技术发展。

  头部厂商横向布局多元产品,技术储备各具优势。随着手机摄像头性能升级,高像素、多摄、超大光圈、潜望式以及 3D 感测等模组产品陆续面世,头部厂商通过与手机品牌紧密联系,横向拓展前沿产品储备。

  1) 多摄模组:量产技术集中于少数厂商。根据头豹研究院报告,全球仅四家企业可大规模量产供应三摄及四摄模组,包括 LG Innotek、夏普、欧菲光及舜宇光学。头部企业凭借领先市场的技术实力与全球主流手机生产厂商绑定,华为、小米等手机生产厂商三摄及四摄模组均来自头部厂商。头部厂商凭借充足资本开展产能扩张,形成恒者恒强局面。

  AA 技术和自动化产线进一步加深一线厂商护城河。目前国内封装生产设备整体国产化水平较低,仅舜宇光学和欧菲光等一线厂商通过自主研发主动校准(AA)设备,其他国内模组封装厂商主体生产设备基本依赖于进口,且设备供应商较为单一,可替代性低。随着手机摄像模组复杂程度提升,多摄多功能模组渗透率增长,对摄像头模组产线制程要求逐步严苛。

  产线自动化效率提升成为模组企业保持及提升产品毛利率重要武器。目前舜宇光学科技及丘钛科技已实现 COB 封装自动化制程工艺,主动校准技术与自动化制程结合进一步加深一线厂商护城河。

  多元技术升级有望推动模组价值量抵销出货量下滑的影响。受制于疫情及终端需求减弱,主要模组厂商出货量增长趋于平稳。出货量处于市场领先的厂商如舜宇光学及欧菲光2020 年手机摄像模组出货量同比增速分别大幅度降低 18 个百分点及 27 个百分点。同时,得益于多元产品升级迭代,摄像头模组价值量有望提升从而抵销出货量趋缓的负面影响。

  根据公司公告数据推测,一线厂商如舜宇光学、欧菲光及丘钛科技单摄像头模组价值量呈现整体波动上升态势,舜宇光学 2020 年摄像头模组 ASP 约为 44.6 块钱,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通过制程工艺升级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一线厂商盈利能力稳步提升,1H21A 舜宇光学光电产品、欧菲光光学光电产品及丘钛科技摄像头模组毛利率分别是 14.8%、 13.4%及 11.9%,较 2020 年分别提升 2.2、2.7 及 1.9 个百分点。

  潜心研究光学行业三十载,手机车载多元布局。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84 年,前身为余姚县第二光学仪器厂。公司于 2004 年实现手机摄像模组量产以及进入车载镜头领域,于 2007 年 6 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公司长期聚焦于光学产品设计及制造,逐步成为全世界领先的综合光学零件及产品制造商,下游应用涵盖手机、车载、安防监控及 AR/VR 等多个领域。基本的产品包括:1)光学零件:玻璃球面及非球面镜片、手机/车载镜头、安防监控镜头等;2)光电产品:手机摄像模组、3D 模组、车载模组等;3)光学仪器:显微镜及智能检测设备。

  车载镜头出货量增速亮眼,市场第一地位稳固。得益于汽车驾驶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推动、ADAS 渗透率提升以及自动驾驶级别提高,公司车载镜头出货量于新冠疫情等负面影响下仍保持稳健增长,市场第一地位稳固。

  根据公告数据,2020 年车载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 12.1%至 5,617 万颗,市场份额约为 32%,领先行业第二麦克赛尔约 24 个百分点。受益于 1H21A 下游汽车厂商备货增长,1-3Q21A 公司车载镜头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 42.9%至 5,291 万颗。

  车载镜头技术及产品研发一骑绝尘。公司于车载及镜头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方面持续实现突破,已达到车规级要求以及高清画质,呈现强者愈强态势。

  1)高像素:于 2019 年实现应用于 L4 级别自动驾驶 8MP 车载镜头研发,大幅领先于同业富士胶片(评测阶段)及麦克赛尔

  2)镜片材质:于 2020 年攻克塑料镜片镜头温度稳定性的技术难关,实现 2MP玻塑混合前视镜头及 5MP 玻塑混合舱内监测镜头研发,与麦克赛尔及富士胶片并驾齐驱;

  3)非球面镜:于 2020 年实现 8MP 全玻非球面镜前视镜头量产;4)镀膜技术:公司创新开发模芯镀膜技术,通过一次模压成型以及模压镜片消光工艺,车载镜头热稳定性、抗震性、耐磨性等方面显著提升。

  客户以Tier 1 厂商为主,终端涵盖大部分汽车品牌。车载镜头作为自动驾驶感知层基石,安全性、可靠性为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认证重要考量指标,因此 Tier 1 厂商倾向选择与已有认证的具备技术实力镜头厂商保持长期合作。公司通过在车载镜头方面长期技术积累,与传统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公司目前客户以国外 Tier 1 厂商为主,包括博世、麦格纳、法雷奥、大陆集团、Autoliv 等,终端车厂涵盖丰田、大众、福特、通用、宝马等大型汽车品牌。此外,公司通过与 Mobileye 等算法方案厂商合作,持续发力自动驾驶感知类镜头研发及量产。随着新造车势力崛起,认证流程加快,公司已加入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蔚来、小鹏、理想汽车供应链,有望迅速把握新能源车与自动驾驶结合的长期稳定增量。

  车载模组业务进展顺利,环视摄像头模组已供应 Tier 1 厂商。公司 2009 年以 1.7 亿人民币收购无锡为森 13.96%的股权,持股比例增至 60.07%,正式进入车载模组领域。从产品研发来看,公司于 2019 年完成 8MP 车载摄像模组研发。

  高像素摄像头模组紧跟 Tier 1 厂商大陆集团,后者于 2018 年实现 8MP 125°模组量产;环视摄像头模组获得 Denso认可并已实现量产供应。从封装工艺来看,公司已达到自研 AA(Active Alignment)设备水平,自研 AA 设备通过监测镜头与镜座相对位置,保证镜头光轴和传感器芯片光心的同轴度,实现车载模组主动校准,并有效降低模组封装成本,为模组长期量产供应提供技术储备。

  车载板块产品结构多元,性能优势明显。车载产品方面,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有前视、后视、环视、内视、红外镜头及电子后视镜等车载镜头产品以及外摄显像环视摄像模组、前视感知多目/单目模组以及舱内乘客监测模组等车载摄像头模组产品,基本覆盖汽车厂商现阶段车载镜头配置需求。产品特性方面,车载产品于防水性能、视野范围及功能特征方面具备强竞争优势。

  1)防水性能:前视镜头及后环视镜头具备防水性强特征,外摄显像环视模组达到 IP69K 的最高防水防尘等级;

  2)视野范围:后环视镜头提供 360°全景且延伸至后视镜之外,外摄显像环视模组已实现无拼缝成像效果;

  3)功能特征:前视感知多目/单目摄像头模组已实现车道偏离警告、前方碰撞警告、自动紧急刹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等 L2-L3 级无人驾驶功能特征。

  多传感器融合趋势升温,激光雷达板块拓展强劲。车载摄像头具有成像清晰且成本较低优势,但探测距离较短,对环境广告要求较高,识别稳定性欠佳。因此,汽车厂商倾向利用多种类传感器于成本、抗恶劣环境能力、探测距离、精度、识别能力以及暗光环境等多种维度相互补充,提升感知层整体性能。激光雷达得益于精度以及探测距离优势逐渐受到青睐。

  根据 Yole 数据,2020 年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及销售额分别为约 30 万个及12.9 亿美元,2020-2024 年 CAGR 预计将分别达到 79.3%及 39.3%,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于 2020 年加入 Leddar 生态系统,与 LeddarTech 将基于 LedderEngine 的前置激光雷达开展合作;于 2021 年与宁波飞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汽车前装激光雷达市场。其中激光雷达接收端及发射端镜头、收发模块、光学视窗、多边棱镜已进入量产阶段。

  HUD 抬头显示器实现核心光学器件技术突破。HUD(Head Up Display)作为汽车主动安全产品,主要功能为将行车数据投影至驾驶员正前方,减少或避免驾驶员驾驶过程中低头看仪表的行为。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19 年全球 HUD 出货量在总体乘用车产量下降背景下同比增长 31.7%至 190 万套,渗透率显著提升。

  AR-HUD 凭借与 ADAS 及车联网相互融合能力,有望成为 ADAS 标准配置之一。公司作为国内第一个拥有完全知识产权风挡式 HUD 且具备量产经验的厂商,2021 年已实现 HUD 核心光学器件技术突破并完成AR-HUD 核心模块研发和送样。同时为全球第一款采用数码光输出(DLP) HUD 的量产车型提供市面上亮度最高、视场角最宽 HUD 的核心光学器件。

  智车行家,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智慧共享互动交流平台,组建了10+行业交流群,定期放送线上专题直播。

  群内包括国内300+主机厂、系统集成商等,涵盖企业总经理,研发总监,主任工程师,高校教授专家等,集合无人驾驶产业链行业精英。欢迎进流。

  【LiDAR头条】韩国SPAD取得突破;又一家激光雷达公司上市;Mobileye宣布新合作;万集在研192线激光雷达处于样品阶段

  【智驾头条】完全无人驾驶倒计时!特斯拉FSD v12在海外推送​;苹果汽车去年路测里程增至72万公里; 广汽埃安力争明年推L4级

  【HUD头条】华阳通用软实力再提升;现代摩比斯获92亿美元订单;华为岚图合作;福耀玻璃扩产;新型光波导材料发现;京东方宣业绩预告

  【Camera要闻】思特威推超高帧率CMOS;瑞萨电子推出新品;LG Innotek投资亚洲光学;欧菲光扭亏为盈;研鼎和丘钛合作

  【LiDAR头条】法雷奥欲削减成本扩大激光雷达市场;传大疆车载收到投资意向;哪吒与禾赛合作升级;长光华芯高功率半导体单管芯片突破

上一篇:众泰t700用的是什么品牌发动机 众泰t700发动机是什么牌子

下一篇:中亚股份:高端包装机械技术行业领先 积极向数字化转型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831757777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832757977

二维码
线